🐘氣象巴打
53.5K subscribers
10.4K photos
141 videos
66 files
2.42K links
聯絡Admin:
氣象bot打 @weatherjjbot

本頻道主要提供:
天氣實況及短中期預報;
大型公眾活動現場實況及民防資訊;
本地、國際新聞分享及簡評;
其他與個人防護相關的資訊(例:法律知識、衛生資訊)。

注意本頻道:
‼️提供非官方天氣資訊,如希望獲取官方資訊,請參閱香港天文台網頁;
‼️僅提供大型公眾活動的民防資訊,不會提倡現場民眾作任何行動;
‼️提供的新聞簡評、法律意見、衛生提示、防護警示及交通消息等僅為個人意見,參考前請自行判斷。
Download Telegram
講番中秋先,雖然今晚估計大多數巴絲打都會外出賞月玩燈籠食月餅唱歌仔同拖下手(?),但係留係屋企嘅氣象毒L都唔係唔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感受嘅...

香港電台31台 Rthk31 今晚9點半《零距離科學》非常用心,專登揀咗一齣同月亮有關嘅紀錄片,由科學、文化同歷史角度解構月亮係我地生活嘅角色同形象來由。
佢地嘅節目同其他電視台一樣可以播放之後係app同網站翻睇,到時再post多次吧。

http://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sciencewithyou/episode/585297

#地球科學 #天文現象 #廿四節氣 #中秋月團圓
#國際新聞 #地球科學 #氣象巴打隨筆

新西蘭北島近海豐盛灣既懷特島火山近日爆發,多人失蹤。
值得注意既係:火山爆發前既預警級數仍然係相對安全既二級,甚至容許旅客坐船靠近觀賞。

現時監測機構主要靠觀察火山地震頻率同火山口活動去調整警戒級別,適時禁止民眾靠近火山,用以減低傷亡。成功既案例固然唔少,但亦有好多無任何前兆嘅大爆發。
近年造成大傷亡既另一例子,就係2014年9月日本御嶽山大爆發,造成58名登山者死亡。

相比氣象災害已經有多種方法監測甚至提前預報,可以保護性命財產大大提升災民存活率;
地科三剎:地震、火山爆發同海嘯,仍然只能夠被動地持續監測地殼運動,然後即時發佈警告疏散民眾達至減低傷亡,效果可謂聊勝於無。
當然亦有成功例子,日本嘅提前預報採用深層觀測去爭取市民30秒甚至數分鐘避難時間,但以技術論仍然係發生咗先「煮到埋嚟就食」嘅被動關係。

可惜談及預警角度,無論係儀器數據(突然既前震、頻密既火山性地震)或所謂自然界嘅異象先兆(動物反應、地震光、地震雲),統統都唔能夠用作精準預測。科學家透過儀器收集嘅數據亦只能夠轉譯出風險程度,不能夠直接指出何時何地會發生地殼運動。

至於講到自然界預兆地震,近年大眾好多時只聚焦各種異象,串連確實發生左大災害既例子之後嘖嘖稱奇,然後將呢啲放大討論為「科學專家唔敢做又唔肯做」嘅反科學主義站腳點。如此,其實會忽略實際上有更多例子係「預兆」後但最後並無發生任何災害,造成認知偏差。

若果任何一個國家機構,將呢啲異象視作要疏散既訊號,空報率將會高到不能接受,會不斷出現狼來了嘅情況,係民眾防護角度睇,反倒得不嘗失。

雖然我地住係地球上,但地球科學仍然有好多我地人類唔了解、未摸索到嘅深處,仍然有待探究。
311東日本大地震九週年(上集):噩夢降臨的前奏,死神給予的逃生門?

2011年3月9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45分,日本宮城縣離岸發生7.3級淺層地震,並且觸發海嘯但最高只有55cm,加上震央距離陸地較遠,震感雖強但整體對日本影響不大。當時無人想到,這是兩天後一場滅頂之災的前震。

之後,能否以強烈前震預示即將有更強主震來臨,提早疏散以減少傷亡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2016年熊本地震亦以類似模式發生後,每當有較強烈地震發生後,很多人懼怕將有更強主震來臨,選擇逃離震央一帶。

不過這並非地震的標準模式。2018年大阪地震及北海道地震,人們懼怕的「更強主震」最終沒有到來。而2004年南亞大地震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皆沒有「可作預示」的前震。以前震作預測,提早疏散當區居民,此做法準確度低並不可行,從未被學術界認可。

因武漢肺炎肆虐日本,為避免人群聚集,今年311大地震追悼儀式取消,改為內閣全體默禱及民眾自行默哀。

#當年今日 #地震災害 #地球科學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口日前發生巨大爆炸,同時錄得的3.3級「地震」證實為爆炸導致。然而,部份傳媒表示爆炸釋出的能量等同3.3級地震,其實非完全準確。

地震儀器測量到的只有爆炸傳到地面的能量,以光能或聲能等流失到空氣的部份則未能記錄,而地質因素亦可能會吸收部份振動。

引致爆炸的原料不同,爆炸性質及展現形式自然有差異,令流失到空氣的能量多寡有別。另外,爆炸所在地不同,地質結構亦會不一樣。

因此,這些人工引致的「地震」不但不能與天然地震比較,亦不能與其他類似「地震」直接比較。以2015年中国天津港巨大爆炸為例,當時錄得2.9級地震,不代表爆炸威力較今次貝魯特港口弱。

近年可直接比較的人工地震例子為北韓核試。由於核試地點地質構造大致相同,且於地底進行,失去的能量較少,因此可直接以地震強度比較不同核試的威力。

爆炸圖片來源:路透社

#國際新聞 #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