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網絡信息自由門 (纯事件为主的翻墙free公益网友闲极无聊自媒体)
10.3K subscribers
11.4K photos
2.08K videos
59 files
24.1K links
網絡信息自由門 https://publielectoral.lat/todayfreedom
纯事件报道,举烛火烧天,让墙内看到墙外,让墙外知道墙内。选取原则;
1.报纯事件.2.墙内抗争及抗争者没人报的或其他媒体刻意忽视矮化的.
3.墙内新闻从来不关注的但属于世界通用应知的. 4.墙内大把可见的不报.制造的新闻不报.
Download Telegram
Media is too big
VIEW IN TELEGRAM
【太空漫谈:太阳轨道器拍到罕见太阳极地影像】


美国宇航员再次进行太空行走。三个国家正式启动了夏季火星探索任务。卫星以地球上的相机无法捕捉的方式拍摄太阳照片。NASA所称的彗星“ #天然烟花 ”,再次点缀夜空。

美国宇航员鲍勃·本肯(Bob Behnken)和克里斯·卡西迪(Chris Cassidy)这几天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在国际空间站外更换电池。

这是他们两人一个月来的第四次太空行走。每个人都完成了十次太空行走,平了美国的记录

还有不到两周时间, #本肯#卡西迪 将乘坐5月份载他们前来的同一艘太空 #龙飞船 (SpaceX Dragon)告别国际空间站。

这将是45年以来在佛罗里达海岸外的首次降落。

#SpaceX 以创纪录的周转速度加入了这创造历史的阶段,重新发射将宇航员本肯和卡西迪送到了国际空间站#猎鹰9号 (Falcon 9)火箭助推器。

助推器载有韩国通信卫星,并成功降落在名为“ #请看说明 ”的无人驾驶飞船上。

同时, #欧洲航天局#美国宇航局 发布了他们称之为“ #篝火 ”的第一批太阳图像。这些图像是双方联合项目“ #太阳轨道器 ”拍摄的。

美国宇航局太阳轨道器项目科学家霍莉·吉尔伯特说✍️:“我们首次能够对太阳的极地成像。因为,太阳轨道器不仅接近太阳,而且处在两个极地上空。因此,我们才能够看到太阳极地区域上的磁场和流动,这是我们此前从未做到的。”

#吉尔伯特 说,太阳轨道飞行器更接近太阳,因此比地球上的相机更准确地测量了太阳的气候。

吉尔伯特说:“当我们第一次观察太阳两极时,真的很令人兴奋,随着我们越来越近,成像越来越近,我认为这真的令人兴奋。”

吉尔伯特补充说,更近距离的图像可能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太阳外的大气层比其表面更热,同时还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太阳上或附近的天气状况。这可以帮助维护航空旅行和地球上的无线网络安全。

在其它方面: #阿联酋 最近从日本发射了一颗火箭到火星,这标志着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行星际飞行任务。预计该飞船将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恰逢阿联酋成立50周年。

#中共国 也启动了无人探测器的夏季火星之旅,其任务是寻找火星上水或冰的迹象。

最后要说的是,“ #新智彗星 ”(NEOWISE)在瑞士的天空上划过。美国宇航局表示,这颗美丽的彗星7月23日从视野中消失之后,6800年后才会再现
🔥✍️🔥【日政府将促进卫星数据民间商品化】


日本政府为促进民间将政府的人造卫星数据商品化推进打造商务基础。2019年开始在专用网站上免费提供数据,此次创设的机制允许企业和个人加工数据制成商品并在网上售卖。此举将带动卫星大数据的开放,有助于在农业和防灾等广泛领域创造商机。

欧美已经构建了可免费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等图像数据的系统,民间的商务参与也不断扩大。日本较欧美落后,希望以此次基础建设为契机扶持太空相关产业。

卫星数据以前每份需要1万至10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14元至6万元)的使用费。庞大的数据处理难以在普通计算机上进行,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利用并非易事。

大大改变环境的是2019年开设的数据提供网站“ #Tellus ”,注册的企业和个人原则上可免费使用气象厅“向日葵”等约10颗地球观测卫星的数据,注册数截至去年12月底超过1.9万个。

此次打造的商务基础使得对卫星数据进行解析并加工制成有附加价值的商品后低价交易成为可能,去年年底该网站投入实用。

数据量还将增加,目前相关方面正在磋商,力争在2020年度内实现 #欧洲航天局#ESA )卫星数据的使用。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计划2021年度发射升空的地球观测卫星“大地3号”的数据预计也将加入其中。

日本政府相关人士期待称:“不仅是气象信息,停车场管理和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等可利用的领域很广。希望能与实用商务挂钩。”(完)
🔥✍️🔥【日本将在太空采用光通信 速度媲美5G】

🔥💠本频道 #脱水 专供,谢绝转载!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最早年内开始在人造卫星间通信中采用光系统。光通信数据传输速度是以往电波的通信的7倍多,接近标准5G。如果在太空普及大容量光通信,也有望用于互联网、与环月基地的通信等新用途。

日常互联网一般将携带信息的数字信号转换为光,通过光纤电缆将信息传送给接收方。光是地面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角。在太空中及与地面联络多使用电波。电波不易受天气影响,传输较远距离。

JAXA将启用的“ #LUCAS ”通信系统把与地面相对静止的同步卫星和绕地拍摄的2颗地球观测卫星结合,在同步卫星上安装主要接收光信号的装置,在观测卫星上安装传输光的装置交换信息。

采用该系统卫星间通信速度为每秒1.8GB,接近5G(每秒2~4GB)。通过同步卫星中转,将观测卫星拍摄的图像传回地球。

同步卫星已由日产火箭“H2A”43号机2020年11月送入太空。JAXA携手 #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 ),年内将发射地球观测卫星“ #大地3号 ”。
因为观测卫星绕地1周90分钟里只有约10分钟能向地面传输,如果中转,可传输时段能延长约4倍。

“大地3号”即使离地600公里以上,也能以80厘米间隔拍摄地面。高分辨率图像数据量非常大。光通信速度达电波7倍以上,即使以高分辨率用于救援、农业、渔业拍摄,也能顺畅通信。

#NEC 开发了即使强力激光也能散热的装置,使太空中光通信成为可能。海底光缆采用通过途中设置中转器扩增光信号的方式在太空难度很大。需发送地面10倍以上的高输出功率光信号,但无法通过水等来对光产生的热冷却。

电波下无序通信将会因干扰无法通信。此外,电波通信还需要取得牌照,及与其他国家和组织针对频率协调。

另外,光之间不易相互干扰。虽然存在光强度等安全基准,但NICT宇宙通信研究室室长 #丰嶋守生 表示,“不需要牌照和国际间频率协调”。
#欧洲航天局#ESA )已实现卫星间光通信, #NASA也计划年内启动卫星间光通信

美国载人月球探测“ #阿尔忒弥斯 (Artemis)计划”中,NASA提出在绕月轨道建设宇宙空间站“ #Gateway ”构想。预和各卫星间将采用光通信。

LUCAS系统的优点是采用与光纤相同波长的光,能控制零部件成本,通信速度达NASA的约1.5倍。

#SpaceX 计划把每颗可向1000公里以上广大范围发射电波的卫星用作接入互联网的“基站”,在全世界构建互联网利用环境。卫星间计划采用光信号通信。

在星地通信方面,虽然光比电波更易受雨和云影响,不过思路在于能否充分利用大容量的光。NICT预定2024年实施向地面传输卫星数据时根据情况区别使用电波和光的实验。

🔥💠本频道 #脱水 专供,谢绝转载!
🔥🔥🔥【中共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着陆火星】


据中共官媒报道, #中共国 首次成功在火星降落一架搭载火星车的航天器。

该火星车是去年7月发射升空的“ #天问1号 ”(Tianwen-1)无人航天任务的一部分。天问的意思是“对天发问”,取自公元前3至4世纪诗人屈原诗作。

中共官媒描述为“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意在赶上美国成功着陆这颗红色星球的成就。

今年2月,搭载一架直升机的美国 “ #毅力号 ”( #Perseverance )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而 #阿联酋 主导的“ #希望号 ”(Hope)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

中共官方小报《 #环球时报 》援引中共国家航天局( #CNSA )的信息称,搭载火星车的天问1号着陆巡视器于北京时间上周六清晨成功着陆于火星 #乌托邦平原 (Utopia Planitia)。

该报称,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在凌晨4时许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

然后,着陆巡视器“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以中国神话中火神命名的“ #祝融号 ”火星车高1.85米,重240千克。预计将在火星表面进行约92天的巡视探测。

去年7月23日,一枚 #长征五号 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省 #文昌航天发射场 点火升空,将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入太空。

2011年, #中共国 首次火星探测尝试、与 #俄罗斯 合作发射的“萤火一号”(Yinghuo-1)轨道探测器未能取得成功。

着陆火星是中共航天计划全面扩张的一部分。上月下旬,中共航天工程技术人员将中共国永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段发射进入地球轨道。

2018年,中共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数量首次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次年,成为第一个有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该探测器名为“ #嫦娥四号 ”(Chang'e 4)。

然而, #NASA #科学任务局 (Science Mission Directorate)副局长 #祖布钦 (Thomas Zurbuchen)对中共国火星车成功着陆表示欢迎。他推文:“我期待这一任务为人类理解这颗红色星球做出重要贡献。”

CNSA表示,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上与 #欧洲航天局 (European Space Agency)以及 #阿根廷#法国#奥地利 的国家航天计划进行了合作。
#中共国好新闻 #纪年2021 #看得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