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的人7】入獄之前 創關注囚權平台義務全職打理

//本來,社會上支援被捕或在囚人士的團體就不多,如今 612、石牆花、賢學思政一一消失,剩下零星的支援組織或平台。

阿晴(化名)是其中一個平台的負責人。她直言,憂慮會因不小心踩到「移動的紅線」而被捕,只能一字一句都盡量小心。不過,她沒想過停運平台。在入獄者越來越多、支援卻難以有組織地進行的時代,阿晴希望和大家一樣,繼績尋找不同方式「瓹窿瓹罅去做」。

大半年前,阿晴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突然被捕。獲准保釋後,她成立了一個網上社交平台,關注膳食、醫療、獄中環境等囚權問題,並支援在囚人士的親友,例如就業支援。

阿晴說,自己大概在去年年尾開始關注在囚人士。當時她去探監,人不多:「由登記到探訪,唔洗一個鐘。」她覺得,「囚權」這個議題走入社會主流,該是在今年 3 月的民主派 47 人案發生之後。阿晴形容,當時旁聽和探監突然成為「全城熱話」,傳媒多了報導,探監和寫信的人數大增,有時探監因為人太多,要等候三至四小時。

但到了近日,她覺得關注又減少了:「可能因為移民潮。牆內啲人都話,『無啦,之前有啲人成日探我,宜家個個走晒啦,我好得閒,你可以成日嚟探我,我哋被人遺棄緊㗎啦』,佢哋成日咁講。」

阿晴指,不少人「放學」後說感謝石牆花,是因為石牆花過去一直推動「筆友計劃」,為大眾轉寄信件給還柙或在囚人士,讓他們每天都能收到信。但近最她從獄中「手足」得悉,收信量大不如前,「會聽到手足話『無喎,我成個禮拜都收唔到信』或者『都冇人寫信畀我』。」

懲教處規定,可送入獄的「指定物品」,必須是指定的牌子或款式,但阿晴指一來部分物品市面難尋,二來懲教不時改變要求,不少人寧願捱貴貨,在荔枝角收押所附近專門出售還柙用品的士多購買:「佢哋有最新牌子嘛。最近原子筆先改咗,由有 label 改做冇 label ,爽身粉又換咗,由好多心心變成一個心心。呢啲嘢真係好無聊,咁就唔入得。」

阿晴承認,在現今的社會形勢下,即使不談政見,進行被捕或囚權支援工作亦只會越來越困難。但她肯定,即使倡議者或組織未必會再增加,「囚權」這個議題仍會越來越多人關注:「(社會上)呢個議題係唔會突然冇咗,因為只會越來越多人坐監。當你身邊嘅人坐監,已經成為生活一部分時,你就會更加關注。」//

📌 全文:《獨立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