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獄前專訪】6.9 立會外衝突囚 16 周 失赴耶魯機會 中大哲學碩士生:不是後悔與否的問題

//中大哲學碩士生阿凌(化名)是 2019 年「6.9 大遊行」的 103 萬分之一。遊行完結後,聽見一聲「煲底要人」,前往不久就有警員越過防線,一擁而上制服距離最近的阿凌及幾個同案被告。

一年半過去,今年 1 月 13 日,阿凌在庭上選擇認罪。入獄前一星期,他仍以堅定的語氣,向《立場》記者論述着他願景中的理想香港。

如果將每個人看作這場運動中的齒輪,「一個齒輪係唔需要有希望先至郁,佢只需要動力。總之就係向住嗰個方向去做……(如果)你由一開始,就接受到自己未必享受到成果(的事實),咁同你個人樂觀與否,又有咩關係呢?」齒輪的比喻,亦有環環相扣,齊心才能轉動的意味。

他想說的是,如果所有人在不同崗位朝著同一目標邁進,「無力感」或許只是偽命題。關鍵在於調整心態。

阿凌認為,一個地方有管治權才會有民主,有民主才有公民權利與自由。偏偏管治權的討論,恐怕與這一代香港人無關,「但係我覺得,你要鞏固每一個階段之間嘅關係。」如何做到?他說,應從個人層面出發,建立公民社會,在生活細節上,維護公民權利與自由。

作為過萬名被捕抗爭者之一,阿凌覺得香港法治沒有死 — 因為從來不曾有過真正的法治。他認爲,要真正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賞罰分明的法律」與「執行妥善」兩大條件,缺一不可。而法律是否被妥善地執行,從來都是靠「人」。

對於留有案底的事實,他坦言,最大敵人是自己的心理狀態,因此只得自己消化、自己想通。

「無人可以分享嗰個痛苦。」同路人之間的集體傷痛,只能同感,卻無法同享。「好似 12 港人,佢喺上面受幾多嘢,我哋淨係想像……我哋唔係分擔緊。即使你睇佢哋屋企人的訪問,(家人)都幫佢分擔唔到。」

入獄前一星期,阿凌在訪問尾聲沉思片刻,緩緩說了兩句話。

「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身心上面都準備好、整理好自己。因為路途好漫長,如果大家覺得我哋仍然需要繼續行的話,咁就必須要準備好自己。」

「我想多謝女朋友、朋友、同埋同我一齊共事嘅人……冇呀,因為佢哋令我過咗一個好開心的時間,好值得過的時間……一直以來都係。」//

📌 專訪全文:《立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