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于AI - 第2部分】——

今天的人们如果用点心的话就会能发现,很多六七十年代的电影似乎比2020年代的电影拍得更“好”,尽管后者的纯技术质量更高。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也许您会认为,正因为技术发展了,变得更容易获得:有更多的人开始去拍电影,因此也有了更多的电影 —— 于是遇到平庸者编造的垃圾的机会也增加了;其次,你今天看到的流传自1960年代的作品都是经过时间筛选的,也就是说它来自收藏夹。不过这只是答案的一部分......

文化是一个复制和挪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演变 —— 在传播中不断偏离源头,从而产生新东西。当前状态的悖论是,在过去30年里复制和挪用信息的手段经历了一连串的技术革命,这似乎也应该产生相应的文化革命~新事物的浪潮,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应该产生有意义的新东西。但这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

请不要忘记,20世纪下半叶的大多数文化突破都是由战后的福利主义支付的。而 以市场为主导的热潮 成功地关闭了它,剥夺了艺术家实验和生产新文化的必要手段。美国前卫艺术的所有成功都与“亲爱懒汉”们为Soho和东村的住房付出的代价密不可分 —— 是这些代价让艺术创作成为可能,让创作者有机会去思考一些 "功成名就"和 “盆满钵满"/“养家糊口”以外的东西

这使得60年代的音乐与70年代的Kraftwerk相比听起来就如同废品回收站里的电子管,90年代初的 aphex twin 在80年代末的耳朵里是无法想象的,尽管这些 "无法想象" 之间只有5-10年的差距。

而今天的情况是,“新”的音乐听起来就像之前的一切,而绝不像根本没有存在过的东西。这就是晚期资本主义分析家们所详述的停滞和危机,其 "形式上的怀旧"、"历史的终结"、"未来的取消”,以及旨在让一切成为现实的“电影”滤镜 “温暖”、“真实”,“great again”。

这个问题的一个关键方面是技术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60年代,相机还很复杂,那些少数能够接触到相机的人不得不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存在了。实践改变了劳动所需的努力,影响了大脑和手的质量。

被改变的不只有作品,也包括创作者。这就是为什么贝多芬可以在小木板上写出第九交响曲,而诸如坎耶韦斯特那种资源雄厚、先进技术傍身的家伙,却除了泡沫什么都没产生出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并不在于技术的人为复杂化,而在于发展实践、教育,以及如何更多为*人*的创造性工作创造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控制创造的手段 —— 无论是在用户界面设计的意义上,还是在 所有权民主化 的意义上,都是如此。

📌 附:【关于AI - 第1部分】https://publielectoral.lat/s/iyouport/12338

#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