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場內:何以說寓言?】

這天讀書組,讀到一本有關寓言故事(parables)的書。讀寓言,當然要問,何以要用寓言說故事、說道理?有甚麼人生道理和要說的事,不可直截了當說明?這又讓人想到,何以耶穌都要常常說寓言?何不直接點出人類應該如何為人就好了?說話不清不楚,就弄得兩千年來,大家為不同的信仰議題,如同性戀、三位一體、救恩論等等,爭辯不休,甚至導致教會分裂。

我們都不習慣說和聽寓言。由小到大,標準答案都成為了我們追求的答案,考試如是,信仰如是,人生也如是,總覺得有簡單清晰的答案,就是最理想的了。還記得年少時在教會中談戀愛,總有很多明確的指引:會考前不可以戀愛、高考時則不會阻止、大專時則努力鼓勵、不可與教外人拍拖、戀愛前要祈禱等候至少六個月、要主動告訴傳道同工、戀愛後二人不可前往人少獨處的地方等等。跟神學院同學交流時發現,原來這些規矩,依然在好一些教會存在。

雖然規矩多多,但守規矩的人還多的是。同學的教會是一間有很多青少年的教會,當年規限談戀愛的教會,青少年部人數也很多。看來,青年人都不覺得是問題。是的,簡單直接的信仰和指引,頂多是知易行難,但至少容易理解。

不過,信仰是否果真如此簡單?以寓言言說信仰,正因為信仰不是、也不能如此簡單直接。在不同的處境、文化、經驗、時代下閱讀,不同讀者也會有差異的理解,而這些差異的理解,可能每個都是道理來的。容我引用《循規踰矩》一書其中的一段:「寓言沒有為讀者提供清晰脈絡,因為它們拒絕囿於單一的詮釋,反倒要求我們周而復始地回歸字裡行間,回來跟它們糾纏,回到五里迷霧之中。」;上主是長闊高深的,豈容我們以教條限制其無限?上主是長闊高深的,時局的限制又豈能限制其無限?

無論如何,有點後悔中學時期輕視文學科目,總覺得解讀文學作品困難重重,也不易在考核中得分。現在回看,原來聖經文本都充滿文學元素,期待讀者以個人經驗與之展開深度對話,而不是等待神職人員為我們提供「標準答案」。

那麼,何以說寓言?與會的同學還提出了其他答案,不過也不重要,重點是你何以說寓言。

原文刊於《時代論壇》專欄【牆外場內】:
https://bit.ly/3Jx7gzg

文:Pop巴打

作者:「我要返工」良心平台(findagoodboss.com)創辦人;青年社創人;神學院學生;相信如果停止求變、創新和思考,一樣會成為當日自己批判的「老海鮮」。

————
初試啼聲文章重溫:
findagoodboss.com/blog/categories/初試啼聲

專欄【聽講話】重溫
findagoodboss.com/blog/categories/聽講話

刊登空缺/登記求職/商業廣告:
findagoodboss.com

支持我們繼續寫:
bit.ly/support_firstin